电镀挂具是在电镀过程中用于悬挂待镀工件的专用工具。它能够确保工件在电镀液中处于合适的位置,使电流均匀分布在工件表面,从而实现高质量的电镀效果。下面,小编讲一下
电镀挂具加工表面处理工艺:
机械抛光
原理与目的:机械抛光是通过抛光轮与电镀挂具表面之间的相对运动,利用抛光轮上的磨料对挂具表面进行研磨和摩擦,以去除表面的毛刺、氧化皮、锈蚀以及其他表面缺陷,使挂具表面达到平整、光滑的状态。
操作过程:通常先使用粗抛光轮(如布轮或麻轮)搭配粗粒度的研磨膏,对挂具表面进行初步打磨,去除较大的瑕疵。然后再换用细抛光轮和细粒度研磨膏进行精细抛光,以获得更光滑的表面。抛光时,抛光轮的转速一般在 1500 - 3000 转 / 分钟之间,根据挂具的材质和表面状况控制抛光时间,一般为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
效果与应用场景:经过机械抛光后的电镀挂具表面粗糙度降低,光泽度提高,能够为后续的表面处理工艺提供良好的基础。它主要应用于对挂具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情况,例如用于电镀高精度电子零件的挂具,因为光滑的表面可以减少零件与挂具之间的接触电阻,保证电镀质量。
化学除油
原理与目的:电镀挂具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表面会沾染油污,这些油污会影响电镀层的附着力和质量。化学除油是利用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碳酸钠、磷酸三钠等组成的混合溶液)与油污发生皂化反应或乳化反应,将油污从挂具表面除去。
操作过程:将电镀挂具浸泡在温度为 60 - 90℃的化学除油溶液中,浸泡时间根据油污的严重程度而定,一般为 10 - 30 分钟。在浸泡过程中,可以适当搅拌溶液或晃动挂具,以加快除油速度。除油后,需要用清水对挂具进行彻底冲洗,以去除残留的除油溶液。
效果与应用场景:化学除油能够有效去除挂具表面的各种油污,包括矿物油、植物油和动物油等。它是电镀挂具表面处理的基本环节,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电镀的挂具,尤其是在机械加工后表面油污较多的挂具。
酸洗除锈
原理与目的:电镀挂具表面可能会出现铁锈或其他金属氧化物,酸洗除锈是利用酸溶液(如盐酸、硫酸等)与这些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将其溶解并去除,从而使挂具表面露出金属基体。
操作过程:将电镀挂具浸泡在一定浓度的酸洗液中,例如,对于铁锈较多的挂具,可以使用 10% - 20% 的盐酸溶液。浸泡时要注意控制温度,一般在室温到 40℃之间,浸泡时间根据锈层的厚度和性质而定,可能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酸洗后,需要用清水冲洗挂具,并进行中和处理(如用碳酸钠溶液浸泡),以防止酸液残留对挂具造成腐蚀。
效果与应用场景:酸洗除锈可以快速有效地去除挂具表面的锈迹和氧化物,使挂具表面恢复金属光泽。它适用于有锈蚀问题的电镀挂具,特别是长期存放或在潮湿环境下使用后的挂具。
活化处理
原理与目的:活化处理是为了使电镀挂具表面处于一种活性状态,以便在电镀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吸附电镀液中的金属离子,提高电镀层的附着力和均匀性。活化处理通常是采用酸性溶液(如稀硫酸、稀盐酸或专门的活化剂)对挂具表面进行轻微的腐蚀。
操作过程:将挂具浸泡在活化溶液中,溶液温度一般控制在室温左右,浸泡时间较短,通常为 30 秒 - 2 分钟。浸泡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确保表面没有残留的活化液。
效果与应用场景:经过活化处理后的电镀挂具,其表面的微观结构得到调整,增加了表面能,有利于电镀层的沉积。它是电镀前的重要准备工序,适用于各种电镀挂具,尤其是对于一些表面可能被氧化膜或钝化膜覆盖的挂具。
钝化处理
原理与目的:钝化处理是在电镀挂具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钝化膜,这层膜可以防止挂具在电镀过程中受到腐蚀,同时也可以避免挂具中的金属杂质溶解到电镀液中,影响电镀质量。钝化处理通常是利用铬酸盐、硝酸盐等化学物质与挂具表面的金属发生反应。
操作过程:将电镀挂具浸泡在含有钝化剂的溶液中,溶液温度和浸泡时间因钝化剂的种类和挂具的材质而异。例如,使用铬酸盐钝化时,溶液温度可能在 40 - 60℃之间,浸泡时间为 5 - 15 分钟。钝化后,需要用清水冲洗挂具,并进行干燥处理。
效果与应用场景:钝化处理后的挂具表面形成的钝化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化学稳定性。它主要应用于对挂具耐腐蚀性要求较高的电镀工艺中,如在含有腐蚀性电镀液(如镀铬液)的电镀过程中使用的挂具。